疫情冲击之下ღ✿,新经济在中国究竟会如何演化?本篇作为手册的开篇ღ✿,力图解决三个问题ღ✿:新经济是什么?新经济的宏观作用如何?如何捕捉新经济动能?
我们认为广义新经济核心包含新消费ღ✿、新制造与新基建三个领域ღ✿,新经济服务渗透在三个领域之中ღ✿,这其中既包含产品的革新ღ✿,也包含新业态的生成ღ✿。体量上ღ✿,广义新经济当前占国内GDP20%-25%左右ღ✿,而狭义新经济ღ✿,即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经济成分占比约7%ღ✿。
新制造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拉动作用显著ღ✿,细分行业中计算机ღ✿、通信设备ღ✿、视听设备名列前茅ღ✿。但经济增长的需求感应上ღ✿,新制造却表现钝化ღ✿,资源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仍然占据首位ღ✿,体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善仍然有较大空间ღ✿。特别是ღ✿,近年来电子元器件需求感应度在众多行业中排名提升异常显著ღ✿,某种程度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行业ღ✿。
对投资ღ✿、出口ღ✿、消费三大需求的反应来看ღ✿,新经济服务表现突出ღ✿,三大需求的提升对新经济服务增长的拉动作用均较大ღ✿,但新制造对出口需求的响应最为显著ღ✿,因此需警惕后续外需冲击对新制造的影响ღ✿。
新制造对于生产端的贡献大于投资端ღ✿。参考近年情况ღ✿,新制造每提升1%增速ღ✿,大约可以提升工业生产1-2个点尊龙棋牌正式版ღ✿,提升固定资产投资0.5个点左右ღ✿。保守估计ღ✿,新经济成分对于GDP的拉动在短期内也可以达到0.6个点左右ღ✿。
我们尝试采用两个视角来补充官方统计信息ღ✿,一是构建的国泰君安新经济指数ღ✿,二是产业链传导ღ✿,前者对应新经济上市公司营收变化的观察ღ✿,后者对应新经济实体经济变化的传导ღ✿。我们发现疫情冲击之中ღ✿,新经济成分较工业生产回落幅度较小ღ✿,韧性较高且中长期上升趋势不会改变ღ✿。
后疫情时期ღ✿,需要寻找的是内需与新经济交叉领域ღ✿,例如新制造中的国产替代环节ღ✿,新消费中的必选项ღ✿,以及新基建在逆周期政策中的发力点ღ✿,经济增长的反弹势必会通过内需修复带动上述领域的需求大幅提升ღ✿。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ღ✿,后续对新经济的政策支撑力度仍会不断加强ღ✿,虽然体量角度ღ✿,传统成分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中枢的关键ღ✿,托底作用显著ღ✿,但未来边际改善将更多源于新经济穿越到兽世不停做免费阅读ღ✿。疫情冲击带来了经济活动的中断ღ✿,但也提升了新经济迈向崭新阶段的动力ღ✿,我们相信ღ✿,随着疫情稳定ღ✿、政策发力ღ✿、改革提速ღ✿,新经济势必会揭开中国经济的新篇章ღ✿!
近年来“新经济”一词稳居热门ღ✿,反映出的是人们对于转型期ღ✿,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迫切诉求ღ✿。“新经济”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新消费”ღ✿、“新制造”ღ✿、“新基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标签ღ✿。实际上ღ✿,关于高新技术发展与制造业升级的探讨始终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ღ✿。2010年后ღ✿,中国潜在经济增速陷入下行趋势之中ღ✿,人口ღ✿、外贸ღ✿、城镇化等一系列传统的数量红利趋弱ღ✿,人们开始期待人才ღ✿、制度改革ღ✿、技术升级等质量红利的爆发ღ✿,而新经济便是质量红利的有效载体ღ✿。
存量经济时代ღ✿,又叠加疫情冲击ღ✿,新经济能否托起整个经济?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受到影响?这些问题是投资者比较关心的ღ✿。本篇报告作为《新经济手册》第一篇穿越到兽世不停做免费阅读ღ✿,我们力图解决三个核心问题ღ✿:新经济是什么?新经济的宏观地位与作用如何?如何观察与捕捉新经济发展趋势?
“新经济”(New Economy)一词最早由美国《商业周刊》于1996年12月的一篇文章提出ღ✿,用于描述美国90年代后经济快速增长ღ✿、失业率下降的黄金阶段ღ✿,“更快ღ✿、更好ღ✿、更便宜”构成了代言新经济的关键词ღ✿,同期与“新经济”齐名的还有“互联网经济”ღ✿、“数字经济”等穿越到兽世不停做免费阅读ღ✿。从关联词上我们可以看出ღ✿,最纯粹的新经济是指依托于信息技术的经济成分ღ✿。但是ღ✿,我们认为新经济既是一个动态概念ღ✿,也是一个相对概念ღ✿。一方面ღ✿,伴随技术革新ღ✿,“新”的成分在不断演化ღ✿,90年代的新技术可能已经是成为前普遍应用的常规技术ღ✿。另一方面ღ✿,新经济成分的判定ღ✿,也需要依据各个国家自身发展阶段做出相应修正ღ✿,新经济的内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也存在着差异ღ✿。
我们从需求角度出发ღ✿,试图对中国的新经济做一个全面界定ღ✿。我们认为广义的新经济成分核心包含新消费ღ✿、新制造与新基建三个领域ღ✿,这其中既包含产品的革新ღ✿,也包含新业态的生成ღ✿,同时新经济服务渗透在三个领域之中ღ✿。
而狭义的新经济则对应由信息通信技术主要支撑的经济成分ღ✿,主要对应第二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ღ✿、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ღ✿,以及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图1)ღ✿。本篇报告所探讨的对象ღ✿,主要集中在广义新经济范畴ღ✿。
(1)新制造在相关定义方面ღ✿,国内高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都有所涉及穿越到兽世不停做免费阅读ღ✿。其中国家统计局对高技术制造业(2017)ღ✿、高技术服务业(2018)均有明确的细分行业名目更新ღ✿,而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ღ✿,2010年9月国常会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ღ✿,依据中国国情和科技ღ✿、产业基础ღ✿,在当前阶段选择了节能环保ღ✿、新一代信息技术ღ✿、生物ღ✿、高端装备制造ღ✿、新能源ღ✿、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ღ✿。我们从工业增加值角度和固定资产完成额角度ღ✿,加总了上述细分行业的增加值和投资额ღ✿,我们发现新制造比重占整体工业增加值比例在20%左右ღ✿,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12%ღ✿。
(2)新基建方面ღ✿,目前中央相关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定义ღ✿,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媒体的表态ღ✿,广义新基建包含七大子领域ღ✿,我们从互联网科技和交运与能源基础设施两个角度进行了划分ღ✿,其中互联网科技与通讯技术领域涉及5Gღ✿、人工智能ღ✿、云计算ღ✿、物联网ღ✿、数据中心等凯时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平台ღ✿,ღ✿,交通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涉及城规交通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ღ✿、特高压等领域尊龙棋牌正式版ღ✿。近期ღ✿,发改委对新基建的核心范围进行了再明确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ღ✿,一是信息基础设施ღ✿。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凯时尊龙官网appღ✿,ღ✿,比如ღ✿,以5Gღ✿、物联网ღ✿、工业互联网ღ✿、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ღ✿,以人工智能ღ✿、云计算ღ✿、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ღ✿,以数据中心ღ✿、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ღ✿。二是融合基础设施ღ✿。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ღ✿、大数据ღ✿、人工智能等技术ღ✿,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ღ✿,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ღ✿。三是创新基础设施ღ✿。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ღ✿、技术开发ღ✿、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ღ✿,比如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ღ✿、科教基础设施ღ✿、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ღ✿。我们对相关领域近年来的政策也进行了汇总(图2)ღ✿。通过对PPP项目的梳理ღ✿,我们发现广义新基建占整个PPP库的15%左右(参见报告“新版‘4万亿’?新基建?29省市两会的线)新消费方面ღ✿,我们主要强调新业态与新产品的结合ღ✿,其中餐饮ღ✿、交通ღ✿、教育ღ✿、消费电子ღ✿、休闲娱乐等子行业均涉及新消费内容ღ✿。若我们简单以线上实物和非实物的零售额占社零比例来看ღ✿,新消费大约占比25%ღ✿,若考虑线下以及政府和机关团体消费ღ✿,则新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将更大ღ✿。
(注1ღ✿:出口端由于拆分高技术产品的新经济附加值难度较高凯时尊龙appღ✿。ღ✿,我们仅从消费与投资角度考虑ღ✿。若包含出口因素ღ✿,新经济比重将进一步上升ღ✿。公式中投资端的转化系数依据资本形成率进行转化ღ✿,转化蕴含的强假设是新经济行业投资的资本转化率与其他行业一致ღ✿。此外新基建我们仅依靠PPP项目库的大致比重进行假设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ღ✿。消费部分的转化系数由社零占最终消费支出比例ღ✿,以及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构成ღ✿。)
综合内需端的消费ღ✿、投资尊龙棋牌正式版ღ✿,我们认为广义新经济的比例大约占GDP 20%-25%左右ღ✿,狭义新经济大约占比在7%左右ღ✿。由于新基建规模我们做了较强的假设ღ✿,因此广义新经济的占比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ღ✿。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年)》显示ღ✿,从总量上来看ღ✿,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ღ✿,占GDP比重持续上升ღ✿,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ღ✿,占GDP比重达到32.7%左右ღ✿,只是比我们测算的规模略大些ღ✿。
在分析具体问题之前ღ✿,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减速机ღ✿,ღ✿,困扰宏观研究与行业研究的问题——宏观统计分类与行业分类的衔接ღ✿,我们根据统计局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ღ✿、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及申万行业分类ღ✿,将投入产出表行业与国民经济行业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进行了一一对应(见附录1)ღ✿,最终将三者的行业划分进行了衔接ღ✿,为分析建立了基础ღ✿。
(1)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ღ✿:直接消耗系数表示经济中A部门单位产值对B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消耗量ღ✿。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经济中A部门单位最终产出对B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完全消耗量ღ✿,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ღ✿。我们以汽车生产电力消耗为例ღ✿,进行简要说明(图3)ღ✿。汽车生产对于橡胶ღ✿、钢铁ღ✿、电子产品以及电力需要直接投入尊龙凯时人生ღ✿。ღ✿,但生产橡胶穿越到兽世不停做免费阅读ღ✿、钢铁ღ✿、电子产品等也同样需要对电力的消耗ღ✿,这就构成了一次间接消耗ღ✿,在生产钢铁前铁矿石的采选同样也需要电力ღ✿,这又构成了电力的二次间接消耗ღ✿,因此汽车生产对电力的完全消耗ღ✿,除了包含生产的直接消耗ღ✿,也包含多次的间接消耗ღ✿。可以看出投入产出表中的消耗包含对自身的需求ღ✿,例如电力生产也需要消耗电力(例如煤炭开采)ღ✿。
行业影响力代表该行业单位产出对其他行业的需求波及程度ღ✿,也可以理解为生产拉动的大小ღ✿。影响力越大表示该行业对各行业生产的需求拉动作用越明显ღ✿,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明该行业影响力超过了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的平均影响力ღ✿。感应度代表各行业都增加一单位最终产出时ღ✿,该行业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ღ✿,即行业需要提供的生产辅助ღ✿,敏感度越大表示该行业对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越强ღ✿,敏感度系数越大代表行业对于经济增长的瓶颈作用越大ღ✿。
我们根据2019年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延长表ღ✿,对149个细分行业进行再分类ღ✿,最终形成农林牧渔ღ✿、采选业ღ✿、食品饮料与烟草ღ✿、传统制造(纺服ღ✿、轻工等)ღ✿、资源与资本密集制造(煤炭ღ✿、钢铁ღ✿、原油ღ✿、化工等)ღ✿、装备制造ღ✿、公用事业穿越到兽世不停做免费阅读ღ✿、建筑业ღ✿、传统服务(批发零售)ღ✿、交通运输ღ✿、金融业ღ✿、房地产ღ✿、环保ღ✿、公共服务ღ✿、新经济制造ღ✿、新经济服务业十六个大类行业ღ✿。
新经济服务业ღ✿、建筑业ღ✿、公共服务行业ღ✿。新经济制造与新经济服务总产值的占比达到14%ღ✿,由于分类中我们将通用ღ✿、专用ღ✿、交运设备等统一分类为装备制造ღ✿,因此若考虑装备制造业中分项ღ✿,产值比例将更大ღ✿。
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看ღ✿,大类行业中新经济制造行业对于经济影响力最高ღ✿,此外装备制造ღ✿、传统制造与建筑业也相对靠前ღ✿,体现出新制造整体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处于重要位置ღ✿。感应度角度ღ✿,对于经济增长的“约束”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与资本密集制造ღ✿,从侧面说明ღ✿,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善仍然有较大的空间ღ✿。
从细分行业角度来看ღ✿,影响力方面ღ✿,计算机ღ✿、通信设备尊龙棋牌正式版ღ✿、视听设备名列前茅ღ✿,对于经济拉动作用远超全行业平均水平ღ✿。感应度方面ღ✿,我们看到除了传统的原材料ღ✿、公用事业以及部分批发零售服务外ღ✿,电子元器件排名相对靠前ღ✿,体现出电子元器件行业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瓶颈”行业ღ✿。
中国支柱产业有何变化?我们认为支柱产业对于一国经济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占比高ღ✿,构成国民收入主要来源ღ✿,并且对一国税收收入占据重要地位的行业ღ✿。我们基于投入产出表中总产出ღ✿、增加值中的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行业排名ღ✿,将三个指标排名简单平均得到支柱产业ღ✿。大类行业上ღ✿,当前构成中国支柱产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资源与资本密集制造ღ✿、传统服务业ღ✿、装备制造业ღ✿、建筑业ღ✿、新经济服务业(图7)ღ✿。
从名次变化来看ღ✿,2017年与2012年相比尊龙凯时ღ✿!ღ✿,上升最为显著的是新经济服务业ღ✿,同时金融业也表现突出ღ✿,传统制造业与采选业回落较多ღ✿。从细分行业上ღ✿,我们看到电子元器件与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自2002年以来ღ✿,首次跻身前列(见附录3)ღ✿。
我们选取了地产和基建相关的房屋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两个子链条ღ✿。房屋建筑方面ღ✿,上游行业基本稳定ღ✿,可以看出除金属制品外ღ✿,其他类别的上游投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幅下降ღ✿,背后是货币金融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的贡献出现提升ღ✿。土木工程建筑体现的更为显著ღ✿,除了上游行业出现显著变化外(2012年上游中砖瓦石材ღ✿、水泥石灰和石膏占据重要位置ღ✿,2017年已经位于前五之外)ღ✿,专业技术服务在基建工程中的投入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ღ✿。我们认为建筑链条的产出投入变化反映出测绘ღ✿、地质勘探ღ✿、工程技术等技术在基建领域投入的显著提升ღ✿,以及货币金融资源重要性提高ღ✿,与此同时ღ✿,钢压延产品等投入占比出现下降ღ✿。
我们发现汽车零部件链条变化并不显著ღ✿,上游投入变化主要集中在汽车整车ღ✿,其中2017年电池成为上游投入行业ღ✿,2012年上游的橡胶制品与金属制品已经排名靠后ღ✿。此外ღ✿,我们发现ღ✿,汽车链条对电子元器件以及金属制品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ღ✿。需要注意的是ღ✿,我们在上游行业中忽略了批发零售ღ✿、商务服务的投入ღ✿,上述服务业的投入在2017年的汽车链条中地位也出现了显著的上升ღ✿。
我们选取纺织服装服饰和家具两个子链条进行观察ღ✿。传统制造链条在上游投入上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稳定性ღ✿,无论是上游行业还是投入比例ღ✿,2017年与2012年相比的变化均基本可以忽略ღ✿。但我们发现批发零售服务的投入ღ✿,在纺织服装领域出现了下降ღ✿,而在家具链条中却出现了提升ღ✿,表明传统制造业中服务业的投入比例出现了显著分化ღ✿。
我们选取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以及电机两个子链条进行观察ღ✿。我们发现装备制造中电机和轨道交通设备相关子行业上游投入比较稳定ღ✿,但2017年铁路运输与轨道交通设备的上游行业对钢压延产品需求减少ღ✿,同时增加了电子元器件行业投入ღ✿,这一点与汽车零部件子链条有相似之处ღ✿。同时ღ✿,电机方面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也出现了进一步提升ღ✿。
我们选取钢压延产品和基础化学原料两个子链条进行观察ღ✿。钢压延产品的上游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变化ღ✿,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品取代了钢ღ✿、铁及其铸件等行业成为上游ღ✿。同时钢压延产品对煤炭ღ✿,以及电力ღ✿、热力的需求也出现进一步提升ღ✿。基础化学材料方面ღ✿,上游行业以及投入比例均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ღ✿,其中电力ღ✿、热力生产的投入占据重要地位ღ✿。
与需求响应3.1新经济的宏观地位以及对生产ღ✿、投资的拉动作用在宏观经济结构变迁之中ღ✿,新经济的宏观地位与拉动作用如何?
我们发现ღ✿,新经济在生产端的贡献度要高于投资端ღ✿,增速的贡献度达到20%左右ღ✿。投资端增速的贡献度大约在5%-16%波动ღ✿,若以中枢10%来评估投资端贡献ღ✿,则新经济制造每提升1%拉动固定资产投资0.1个点左右ღ✿。生产端ღ✿,对应新经济成分每提升1%拉动生产提升0.2个点左右ღ✿。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季度内变动可以达到5个点以上ღ✿,信息行业GDP增速年内变动可以达到10个点以上ღ✿,远高于一般行业波动ღ✿。因此若参考近年情况ღ✿,新经济制造大约可以提升工业增加值1-2个点ღ✿,转化到GDP大约0.3-0.6个点ღ✿。投资端ღ✿,新经济制造与服务的投资增速季度内变动最大幅度基本在5个点左右ღ✿,提升投资0.5个点ღ✿,转化到GDP大约是0.25个点ღ✿,因此总体而言ღ✿,保守估计ღ✿,新经济成分对于GDP的提升在短期内也可以达到0.6-0.9个点ღ✿。
(1)从2017年和2012年变化来看ღ✿,新经济服务行业对三大需求的反应都是比较敏感的ღ✿,即三大需求对新经济服务的生产诱发比较突出ღ✿。从绝对额的排名来看ღ✿,2017年ღ✿,三大需求对资源与资本密集制造的生产诱发额都名列前茅ღ✿。
(3)固定资产投资角度ღ✿,诱发系数最高的大类行业是建筑业和资源与资本密集制造ღ✿,居民消费诱发系数最高的大类行业是食品饮料ღ✿、烟草与农林牧渔ღ✿。因此ღ✿,投资端对于新经济领域的需求拉动有限ღ✿。但我们认为ღ✿,新基建在年内的发力将有效弥补这一需求响应的缺失ღ✿。
官方统计数据方面ღ✿,我们从几个粗略的指标大致能体会到新经济当前在中国经济中的动能表现ღ✿。生产方面ღ✿,高技术产业增速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ღ✿,2019年增速基本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3个点以上ღ✿,在GDP(不变价)增速对比方面ღ✿,信息技术GDP增速近年波动远远高于整体GDP增速ღ✿,且增速差在2018年左右达到最大ღ✿,接近23%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对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统计指出ღ✿,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ღ✿,体量居世界第二ღ✿,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8%ღ✿,远超同期GDP增速ღ✿,数字经济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达33%ღ✿,已接近或超过一些西方发达国家ღ✿。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ღ✿,无论是高技术制造还是高技术服务增速都远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ღ✿,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也表现出了相同的特点ღ✿,即增速始终高于整体服务业企业营收水平ღ✿。粗略观察下ღ✿,新经济成分中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呈现出高波动性与高增长性两个特征ღ✿。
对于新经济动能捕捉的补充ღ✿,在前期报告中我们从量ღ✿、价两个角度ღ✿,结合高技术行业相关的产量尊龙棋牌正式版ღ✿、投资ღ✿、进口和PPI数据构建了国泰君安新经济指数
实体经济角度的产业链传导方面ღ✿,我们基于投入产出表分别考察新经济制造ღ✿、新经济服务细分行业的“上游”链条ღ✿。其中新制造核心上游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和铸件等行业ღ✿,新经济服务上游行业集中在计算机ღ✿、商务服务ღ✿、通信设备等行业ღ✿。在新经济制造内部尊龙棋牌正式版ღ✿,电子元器件构成了核心上游ღ✿,新经济服务业则是计算机行业ღ✿。
产业链轮动与传导方面ღ✿,我们将生产和投资两个维度的细分行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ღ✿,一方面用以提前捕捉新经济动能信号ღ✿,另一方面用于验证新经济指数运行ღ✿。综合全部行业2012年以来前后12期以上的相关系数ღ✿,我们选取了相关系数最大的一些行业作为轮动判断ღ✿。生产方面ღ✿,我们发现多数新经济制造行业与传统制造行业存在同步性ღ✿,即生产角度的领先滞后关系并不突出ღ✿。但是投资角度ღ✿,新经济制造领域存在一些行业传导上的领先滞后关系ღ✿,我们对其中三个链条进行了汇总ღ✿。
基于对新经济全面的认知ღ✿,我们认为短期内新经济对于“拔高”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积极作用ღ✿,但新经济对于中国经济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善全要素生产率ღ✿,提升长期经济增长动能ღ✿。新经济对于降成本ღ✿、降能耗ღ✿、创造新财富(数字资产)等方面具有长远的意义ღ✿。虽然新经济带来部分传统行业短期就业的流失ღ✿,但也带来了就业岗位的持续增加ღ✿,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结合新业态所做出的贡献ღ✿。